“原来花草食物也是药!” 中医药文化走进郑东新区小学课堂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年06月12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付雨涵/文 袁晓强/图 视频 陈姝/剪辑

夏枯草是什么草?秋桑叶是什么叶?为什么有的人喝凉茶会难受?有的人吃羊肉嗓子会干?

我们日常吃的山药、胡椒、山楂、鱼腥草、大枣……竟然也是药?

6月10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药特色课,在郑东新区春华学校小学二年级开讲,这是郑东新区探索打造“中医特色学校”的创新之举,也将为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认同中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奠定基础。

涨知识!身边的花花草草竟然也是药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大家知道什么是竹沥吗?”下午4点,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成文教授来到春华学校二年级,他引用《西游记》里的诗句,拉开中医药常识的面纱,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程,让孩子们倍感好奇和惊喜。

看到孩子们摇头,李成文教授接着说,“把新鲜的竹子架在火上烤,烤出来的水,就是鲜竹沥啦。”他补充道,鲜竹沥有清热祛痰的功效呢。

山药、胡椒、山楂、羊肉、鱼腥草、金银花、秋桑叶、夏枯草……身边常见的食物、花草,也可以用作药,这提起了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夏枯草是什么味道呢?”“秋桑叶可以吃吗?”“胡椒咋用来治病呀?”……

李成文教授给孩子们讲“伤食则恶食”“适可而止”的道理,讲述中医药用颜色、味道等命名的方法,解释不同中医药组团可治疗不同病症的神奇魅力,这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太神奇了,原来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多吃一点,身体才会平衡。”二年级王同学说。“今天我知道什么是竹沥、肉桂了,很有意思。”另一名同学表示。

孩子们的认知和兴趣超出预期

“超出预期!”李成文教授表示。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会长,他坦言,经常给研究生、博士生们上课,第一次给这么低龄的孩子上课,“刚开始,我还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听的懂,会不会感兴趣,上完这次课,我心里有底了。”

记者了解到,在6月9日下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琳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中医药文化课,她从“身边的中药”、“中药的味道”及“中药的名字”三方面内容展开,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也爱听。

教授给小学生们讲课,是否有点大材小用?李成文教授却不这样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能从小学开始,让孩子们接触中医,这是深入普及中医文化的有效方式。”

李成文教授表示,他将根据课堂安排,每周来给孩子们上课,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探索:中医药文化走进学校 未来有望编入校本课程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就“在中小学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方面曾指出,现行中小学教育中关于中医药的内容较少,应通过各种措施予以改进。

张其成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不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意义重大。

探索从未有停止。

“这是我们打造‘中医特色学校’迈出的第一步。”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办事处联合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郑东新区教体局和春华学校共同开展“中医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我们希望从娃娃抓起,通过九年一贯有层次、有梯度的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培养,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本常识,在学生心中种植中医药的哲学辩证思想,培养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该负责人表示,有望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把春华学校打造成基础教育学校中的中医药特色学校,办成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示范学校。

“中医文化进课堂,尤其进小学低段的课堂,我们也在探索。看到孩子们兴趣浓厚,我们也很欣慰。下学期有望常规化,成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春华学校张校长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中医进校园”也是辖区办事处中医“三进”工作(即: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整合辖区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升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