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让学校找到原本的模样

来源: 2015年04月17日

□东方今报记者张超飞/文李新华/图

4月14日上午,洛阳市小学教育实验研究会在洛阳市实验小学召开,来自洛阳市各县区30多所学校的校长和100余名教师参加了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洛阳市小学教育实验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洛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李青青当选为会长,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校长王金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张胜辉、洛阳市涧西区实验小学校长马国顺、汝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陈小花当选为副会长,洛阳市实验小学教科研室主任王向春当选为秘书长。研究会上,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称,研究会今后首要任务要抓好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和推广工作,加强理论研究,搞好学术交流,所做的工作要真正无愧于实验研究会这个牌子。

与此同时,洛阳市小学教育实验研究会暨洛阳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校长讲校”活动也在洛阳市实验小学举行,

洛阳市13所小学校长汇聚一堂,围绕“教师与课程”这一主题,畅谈各自学校在课改过程中的独到之处。从中,我们挑选了三所学校,来为你展示他们的学校特色。

洛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青青

课改找到学校原本的模样

学校是个什么地方?课改到底为了什么?课改必须弄清这两个问题,其实,学校是让学生爱上学习的地方,而课改则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

洛阳市实验小学经过60多年发展,积淀深厚,这既是改革优势所在,也是改革的动力源泉。而改革行动的跟进首先是理念的改变,洛阳市实验小学先后在三个校区发放四千多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生动的情景引入,喜欢分享质疑和探究,喜欢不断交流。根据这一结果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洛阳市实验小学形成了情景、质疑、探究、分享和拓展这五大模块的体验式课堂流程。

从一个班级到一个年级再到一个校区,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体验式课堂也更加注重学生课前问题导入、课堂中的分享以及课后的反馈和变化。同时,也更注重以孩子喜欢的方式上课,选择他们更关注的内容进入课堂,提供场景让他们动手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能力体系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李青青认为,教育是一种修行,在这条修行之路上,她也期待学校能有进一步发展。

洛阳市老城区坛角小学校长乔宏超

课改因特色而美丽

地不分南北城乡,学校不分大小东西,教育因坚持而挺拔,课程因特色而精彩。坛角小学的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分为两部分,除了学生课程外,还专门为老师准备了校本课程,每周一、三、五都有不同的课程内容,用来提高老师自身素质。因为,在乔宏超看来,老师的素质决定学校发展的厚度。

在课堂改革方面,坛角小学根据老师特点编写了“31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每一节课都有固定操作流程,如今这一模式已得到学生、老师以及家长们的认可。为学生开展的特色课程,包括古诗文背诵、三笔字练习、读书节、校园牡丹文化节、巧手剪纸、南无拳练习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学校已经坚持十多年。除此之外,坛角小学在办学过程中还开办家长大讲堂,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上课,拓展教育资源。

洛阳市西工区芳林路小学校长山漫

文化因人而生

人因文化而雅

文化是一粒种子,根植在每一位老师和孩子的内心,通过物和人的散发,成就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在山漫看来,文化因人而生,人因文化而雅。

文化办学造就有灵魂的教育,每个人都在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在洛阳市西工区打造区域教育文化品牌“心文化·心教育·心生态”的整体建构下,芳林路小学将自己学校文化定位“和雅”,以“根植和雅文化,创建和雅教育”为特色,打造涵养优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追求内在和谐、外在优雅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和雅的氛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