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退休教师杨秀儒 自强上进 和睦之家溢书香

来源: 2015年04月15日

□东方今报记者弯继伟通讯员崔小利孙宇/文记者李新华/图

新中国成立前,12岁的杨秀儒曾被日本人抓去挖战壕,干活儿、挨打、受欺辱,这样的苦难经历让他立志自强。新中国成立后,他走出农家,当过俄语翻译、教师,最后当上了中学校长直到退休。

在他勤奋人生的熏陶下,他的孩子们同样刻苦,成人后当教师、当医生、做生意,个个事业有成。在杨秀儒看来,他家的家风不复杂:保持一个上进心,自强自立,多读书。

受侵略者欺凌立志自强

杨秀儒老人今年83岁,家住洛阳市涧西区徐家营办事处北方社区,最近他这一大家子比较“火”,因为今年元宵节,他和老伴召集自己的子孙们,在家开了一场家庭赛诗会,还引来不少媒体的关注,在街坊四邻的眼中,杨秀儒这一家子是名副其实的书香家庭。

16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眼前的杨秀儒身体硬朗、声音洪亮,只是听力不太好,一头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十分讲究,耳朵上还挂着一副老花镜,透露着儒雅之气。聊起自己家的家风,杨秀儒沉思片刻后,回答道:“保持一颗上进心,自强自立,不断读书学习,珍惜每一天。”

杨秀儒老家在现在的三门峡市渑池县洪阳镇,他出生在农民家庭,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944年5月,日寇渡过黄河,侵占渑池后,在当地的村子里成立维持会,并通过维持会征集劳工挖战壕、筑工事。当时在家里排行老大,已经12岁的杨秀儒也被抓去挖沟、筑墙。

“大家都不愿去,没办法,不去就得死,去干活儿,日本人也不给饭吃,自己带干粮,每天挖壕沟、和泥筑工事,还动不动就打,只要我们反抗就会被枪毙,那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老人说话时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那一年冬天,在外边挖沟冷得不行,我的堂哥在沟里点了一小堆儿麦秸秆烤火,被发现后,一个日本兵咆哮着蹿过来,我们几个被他狠狠打了一顿。”

“当时那个日本人,拿了一个木杠子,一米多长,劈头盖脸就朝我打过来,我躲了一下,打在了左肩膀上,很重,我一下子就滚到了沟里,要是打在头上,我估计就没命了。”杨秀儒声音颤抖地说。他说,那次挨打后,虽然身上的伤很快就好了,可心中的那种耻辱感却从未消除,他一心想着用自己的双手把日本人赶出家乡,不让父老乡亲们再受苦,但迫于日本人残酷欺压,一直未能如愿。第二年,日本人投降了,杨秀儒心中那份“打鬼子”的决心,渐渐转化成了自强自立、成就不一样人生的决心。

自己走出穷困不忘教儿自强自立

新中国成立后,正值青春年少的杨秀儒强烈感觉到,改变人生的时机到了,他必须抓住。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刻苦学习求上进,当过俄语翻译,干过行政工作,后来,又当上了中学的校长直至退休,他用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家庭走出了穷困。

杨秀儒有四个孩子,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杨秀儒就给他们讲自己经历的那些事儿,要求他们自强自立。孩子们听在耳中,更记在心中,杨秀儒身上那种不断向上精神,在儿女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这种精神也成了他家家风的一部分。

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年,已经“下乡”一年的杨秀儒的大女儿杨雁鸿,重新走进考场,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如今,她已经是洛阳市一所医院的主任医师。另外三个孩子,也都通过努力,奋斗着属于自己的事业,操持着各自的家庭。

教孩子刻苦勤奋的同时,杨秀儒还注重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培养,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有时候孩子们会跟邻家孩子一起到废旧厂矿的厂区,偷偷拿些机器零件去卖,换零花钱。杨秀儒发现后立马进行制止,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他召集开家庭会,让每位家庭成员都发言,讲讲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以民主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从那以后,这种“民主”的批评方式,在他家传了下来。

家风增加新内容和睦家庭溢书香

杨秀儒家里,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年春节都会聚到一起拍全家福。在杨秀儒的家里,挂着很多不同时期的全家福。记者发现,在杨秀儒家客厅的显著位置,精心制作了一个照片墙,上面贴着包括他的祖父、岳父母、父母、子孙在内家庭成员的照片。杨秀儒说,制作这个照片墙,就是为了让每个家庭成员不忘记祖辈传下的传统。

因为出生在农民家庭,在杨秀儒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整日在田里劳作,为的只是能够让全家吃上饱饭,是父亲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做人要勤劳,后来,父亲去世后,他也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正是通过这样的传递,勤劳这两个字深深写入了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

在杨秀儒看来,如今,时代不同了,人们不愁吃不愁穿,但祖辈留下的勤劳品质不能丢,同时,他家的家风也增加了新内容,那就是多读书学习,让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和儿女都是这样做的。

现在,每年过节,杨秀儒都会将子孙们召集到一起,举行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活动,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各自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比赛,还设置有各类奖项,比如书法比赛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年元宵节晚上的家庭赛诗会。为了赛诗会,杨秀儒和老伴在家准备了好几个月,为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家风的内容一代代传承下去。

“兴家难,败家易,兴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浪推沙,这其实就是说,好家风一定要传承下去,它是一个家庭的魂,如果一个家庭没了灵魂,很快就不会存在。”杨秀儒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