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汇报②黄久生代表:改造服装车间,为白衣天使“造甲”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年05月21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 张晓冬/图 视频 夏雨/剪辑

  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工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是一位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18岁那年,他离开村庄闯事业,从一名搬砖打杂的小工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从家乡带出了15000多名农民工兄弟,其中有5600多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家乡带回6亿多元的劳务收入;他还捐资助学,连续20多年照顾700余位鳏寡孤独老人。

  最近,黄久生又做了一件让家乡人暖心的事儿:疫情期间,他改造服装车间生产防护服,全部捐赠给医护人员,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捐赠了700多万元的防护物资。谈及过去的一年,他告诉记者,“牢记总书记嘱托,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疫情下防护物资匮乏,买不到就自己造!

  5月下旬,天热了起来。赶在去北京参加“两会”前,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工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在信阳市潢川县的建筑工地待了十来天,一边组织工地进行安全防护培训,一边协调复工所需车辆物资,直到工地上的300多名工人安全复工,才稍稍放心:“能安全复工,大家的工资就有着落了。”

  往年,节后返工潮,黄久生都要提前组织乡亲们外出务工;而这个特殊的庚子年,让他的心提前悬了起来。

  “久生啊,咱村里早就买不到口罩了,我每天出门检查,一个口罩用了好几天了。”年关将近,黄久生一回到家乡,听到村支书的话,赶紧请人帮忙网购防护用品。

  “隔离衣、护目镜、体温计、手套、口罩都没有吗?”接到回复,黄久生彻底坐不住了。大年初一,他驱车赶到郑州,希望在药店买回一些物资,结果依然令人失望。

  紧接着,武汉封城,疫情相关的消息铺天盖地。信阳毗邻武汉,不少人在汉务工;黄久生所在的镇,就有不少乡亲从武汉返回。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缺乏防护物资,相当于在病毒可能存在的区域“裸奔”,黄久生头皮发麻。

  他立即联系医疗器械经销商,辗转从山东、浙江、河北等地,以高价订购了140多万元的口罩和护目镜、隔离衣,赠送给家乡定点防疫医院。

  但是很快,这些厂家说生产跟不上了,要退钱。一向淡定的黄久生着急了:“先不要退。你要退了,希望也没有了,不退,我还有希望。”

  正在焦急时,黄久生被一条新闻吸引:河北有一家服装厂改造成了防护服生产车间。他想起年前曾在潢川县的一家服装厂,给镇上老人订了700多套鸭绒袄,质量不错:“既然买不到,我们能不能自己制造?”

  黄久生立刻和服装厂负责人马登云联系,并承诺:“原料我出钱买,产品我包销,设备、电费、工人工资等费用我全部预付。”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生产线10天建成。黄久生一边往返采购、运输原材料,一边紧张地把控成品质量,吃住在车间。

  2月18日,第一批一次性医用隔离衣下线了。工人们相互传看着成品,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黄久生背过身去,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首批10000套隔离衣被迅速捐赠到了信阳的四家定点医院。这个临时改造的生产线,一直运作至5月1日,所生产防护设备全部捐赠给抗疫一线。

  随着疫情防控局势向好发展,黄久生又先后为家乡农民工集中务工的郑州、新郑、周口、信阳等地的企业、工地,以及信阳市教育系统和学校捐赠隔离衣和口罩,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连续数月夜以继日的奔波,在黄久生看来,却是完成了自己的本分。谈及抗疫期间所见所闻,他真诚地说:“我作为一个党员,在关键时刻应该冲在前面。”

  带贫带弱重燃奋斗希望,支持返乡创业建设家乡

  2019年,对黄久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的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黄久生作为代表汇报时,讲到了家乡晏传忠老人一家,经过奋斗过上好生活,老人对党心存感激,坚持站着听完十九大报告时,一度哽咽。代表们凝神片刻,随即响起掌声。“你回去向这位同志转达我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激起全场更加热烈的掌声。

  这是黄久生十年来第十次受到总书记接见。每一次回到家乡,他都要将总书记的鼓励传达给家乡父老,带着大家甩开膀子加油干。

  随着大别山区的发展,一些外出务工的老乡开始渴望回家。曾经跟着黄久生到郑州打工的纪伟就是其中之一。有了技术,不愁饭碗;但要回家创业,最缺的还是资金。黄久生得知他的想法后,主动无偿借了7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纪伟建起了200多人的劳务队,其中一些贫困户每年收入超过十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2020年年初,疫情有所缓解后,黄久生立即与务工地对接,组织给大家办理健康证明、联系车辆,做好返岗准备。

  “农民打工,钱没到手怎么花都想好了。少一个月就多一个窟窿。无论如何要帮大家赶回来。”他说。

  镇上的老吕,就是坐着黄久生组织的“专车”去报到的。正值壮年的老吕患了白血病,老伴有心脏病,而两个孩子尚在上学。黄久生联系上老吕,让他到自己承建的潢川县五里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打扫卫生,月工资5000元,解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

  黄久生的建筑队伍中有不少高龄或轻微残疾的人,做着保安、后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只要肯出力,我都乐意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

  目前,黄久生队伍的15000多人已经全部复工,分散在全省几十个项目上。去北京参加“两会”前,黄久生几乎每天都在工地和路途中度过,把防控、盯进度。从疫情开始,他已经4个月不曾回过家。

  当被问及是否有疲惫、扛不住的时候,他说:“能为家乡做点事情,再累也是幸福的。”

  关注留守老人精神世界,实现带“爸妈团”游北京的梦想

  “幸福”是黄久生十分看重的词汇,而孤寡老人的幸福,一直挂在他心里。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的黄久生受邀观礼,并乘坐游行彩车向祖国致敬。

  在长安街欢乐的海洋中,他感慨着祖国的强大,激动之余,想要将这份喜悦分享给自己挂念的老人们。此前在久生光荣敬老院,他和老人们闲聊时,常听说一些老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没有见过飞机和高铁;而北京和天安门,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地方。

  经过一系列准备,10月下旬,黄久生回到敬老院,带着40名想去北京、身体适合出远门的老人,由他个人出资,组织了一个平均年龄77岁的“爸妈团”。老人们飞往北京,游览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景区,完成了为期5天的圆梦之旅。刘传江老人还在旅途中度过了难忘的百岁生日。

  “我也圆了自己的梦!”黄久生说,如今老人们不再愁吃穿,更要对他们精神上多关怀。今年两会,黄久生关注的依然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群体,以及为乡村留住技术人才等问题。“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