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岁农村老太和她的17个“城里娃”

来源: 2015年04月15日

▶俗话说:“养儿防老”。现年106岁的农村老太谭凤兰虽一生从未生育,但是晚年,却在城里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为啥?因为老太太曾经在城里当保姆,一手带大了十多个城里娃。

▶后来,老太太年纪大了,住在农村的老伴也去世了,那些被她带大的孩子将她接到了城里,她的幸福晚年就这么开始了。

□东方今报记者田园通讯员张旭长徐光亚/文图

农村老太进城看娃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陪着俺婶回驻马店给俺叔上坟了,刚回来。”4月8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新华路与南环路交叉口西的天苑社区,106岁的谭凤兰老人正在熟睡。在一旁照顾她的王秀芝告诉记者:“老太太年纪大了,骨质疏松。每天晚上骨头疼得都睡不着,才吃了片安定睡下。”王秀芝说,为了照顾谭凤兰,自己特意在房间里摆了两张单人床,晚上方便为谭凤兰翻身。

“这么多年来,虽说嘴上喊的是婶,但心里早就把她当成妈了。”王秀芝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年轻时都是新疆石油运输公司的工人,工作忙不说,双方的老人又常年有病。1958年,王秀芝的大儿子曹丰收出生,夫妻二人实在无暇照看孩子。无奈之下,王秀芝只好回到老家——驻马店市西平县权寨镇葛庄村,找到同村的谭凤兰,请她帮忙照顾孩子。时年46岁的谭凤兰虽结婚多年,但一直无儿无女,她看王秀芝为难得直掉泪,就辞别老伴儿,跟着王秀芝去了新疆。

“我们是1959年到1971年在新疆上班,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们娘俩彼此信任,当时我把每个月32元的工资全部都交给俺婶,让她当家自由支配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王秀芝说,自从老人家来了之后,看孩子、做饭这些事儿自己根本没操过心。

随后的几年里,王秀芝又生了一子一女。“我从小就是谭奶奶带大的,最喜欢吃她做的手擀面条,劲道。她脾气好,爱说爱笑从不生气。”王秀芝的二儿子曹新生今年已经54岁了,回忆起谭凤兰年轻时的样子,笑呵呵地说,“俺奶年轻的时候长得可漂亮了。她特别喜欢女孩,我妹天天晚上都和她睡一张床,早上起来她还给我妹梳头,收拾得可俊。”

“我妹小的时候任性,好哭,谭奶奶开始的时候一看她哭赶紧去抱她,结果越抱越哄不住。后来摸住我妹的脾气了,只要一哭,她就假装出门,然后躲到门缝里看着,等我妹哭得快没劲儿了,她再进屋抱着哄,两分钟后我妹就不哭了。”曹新生回忆起童年的快乐时光感慨不已,“男孩都皮实,所以谭奶奶也没有咋管我。但管我妹特别严,天天督促她学习。后来,我妹因为学习好去了澳大利亚,现在已经在那定居了。”

一人照看17个娃

1971年,王秀芝一家因工作调动,从新疆来到平顶山,在市皮革厂上班。同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孩子没人看管。那时谭凤兰就想: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干脆自己都管着,给大伙儿都行个方便。就这样,谭凤兰在皮革厂家属院当起了免费的保姆,在这里前前后后照看大了17个“城里娃”。这17个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亲切地叫谭凤兰“谭奶奶”。

“当时王秀芝家住在一排平房的最前面,还有一个大院子。谁上班或者有事儿,就把孩子放在他们家了。”现年67岁的李明国介绍,他的儿子李克也是由谭凤兰看着长大的。李克小的时候,有很多次,李明国夫妇睡到半夜发现儿子不见了,就急忙跑到王秀芝家寻找,发现李克已经在谭凤兰的床上睡着了。

现年60岁的窦国强也是谭凤兰照看过的孩子之一。据他介绍,小时候自己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每次都是谭凤兰颠着小脚,一路小跑地背着他到工厂诊所看病。而每次他闹着不吃药的时候,谭凤兰总变戏法般从手帕里拿出几粒老冰糖来哄他。每当自己玩累了,谭凤兰则搂着他坐在床边,一边轻拍着一边“哦哦”着哄他睡觉。在谭凤兰那张不到一米宽的床上,最多同时睡过7个孩子。

“我的孩子曹洁今年都26岁了,她也是谭奶奶带大的。”采访中,曹新生边说边笑,“只有把孩子交给谭奶奶带才放心。”

每天这么多孩子,不觉得累吗?采访中,老人因为年岁大了,话不多,但总是很认真地听着。当记者如此发问时,老太太笑着指了指身边的王秀芝说:“我不累,我喜欢孩子。倒是她很累,但她心善,从来不说。”

提起这事,王秀芝也笑了:“那时候,白天、夜里家里就没断过人,多的时候十几个,少的时候也有四五个。有时候白天忙了一天,回到家想静一静,但满屋子人,哪能静下来?不过,也没有因此有啥想法,毕竟都是邻居、同事,而那个年代的大杂院氛围也就是这样,哈哈!更主要的是,俺婶看起来很开心,我们也就顺着她了。”

喊声“奶奶”就是最大的报酬

因为谭奶奶人好,对孩子也好,王秀芝很是感激。王秀芝本打算每个月都给谭凤兰生活费,但谭凤兰知道王秀芝家生活也不富裕,从没要过王秀芝一分钱。用她的话说:“既然孩子都叫我奶奶了,那就是一家人了。奶奶照顾孙子能要钱吗?”

不仅不要王秀芝给的钱,对于原皮革厂家属院那些经常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的,她同样分文不取。有些孩子的父母觉得过意不去,执意送了些钱过去,要么被老人直接扔出来,要么是惹得一贯好脾气的老人一顿骂。

“被老人吵,甚至被老人骂,我们越发觉得温暖。”采访中,一位邻居笑着说,“这说明老太太真的把我们当家人了。”

鉴于此,王秀芝和其他同事决定,把谭凤兰老伴儿也接过来一起生活,但谭凤兰的老伴儿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没住够一个月就回老家了。临走他叮嘱谭凤兰:既然答应帮人家照顾孩子,就把这好事做到底。同时还特意交代:不要惦记老家,自己会常过来看她。

既然老伴不愿住城里,那就让老太太隔三差五回去探亲,如此一来,王秀芝及那17个孩子的家人就开始忙活了:听说她要回家探亲了,提前就把礼品买好了,比如给乡下老伴准备的衣服、给乡下亲戚孩子准备的零食;得知老太太说家里出事了,大家第一时间赶去,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这些被她照看的孩子都一个个长大、参加了工作,谭凤兰终于松了一口气。1989年,已是80岁高龄的谭凤兰回了老家。那些当年被她带大的孩子,总是隔三差五地开车到驻马店看望谭凤兰老两口。1991年,谭凤兰的老伴儿去世了,王秀芝一家与原皮革厂的那些孩子及家人,专程赶来料理了老人的后事,然后又把谭凤兰接回了平顶山——老太太,之前是你为我们忙碌,现在你歇歇吧!让我们好好照顾你。

王秀芝家曾拍过一张30多人的全家福,但遗憾的是,照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据王秀芝回忆,照片上,谭凤兰老人头戴寿星帽,身穿寿星服,面前的餐桌上摆着点燃生日蜡烛的蛋糕,一群喜气洋洋的年轻人紧紧地依偎老人身边,烛光映红了每一个人的笑脸。那是当年的17个“城里娃”专门从全国各地赶回来,为庆祝谭凤兰老人90岁生日时的留念。

孝心传递赡养老人

“我老伴走得早,现在,家里只有我和俺婶相依为命,也算相互做个伴。”王秀芝告诉记者,自从二十多年前自己的老伴儿去世后,儿子也先后下岗了,家里的条件其实很紧张,“其间,老太太照看过的17个人都表示要把谭凤兰接走赡养,但我没同意。一是住在一起久了、习惯了,二是我也老了,正好有时间多照顾俺婶。”于是,大家反复磋商后,确定每周一次轮流看望老人,如果自己来不成,就派儿女或孙子来,不论发生什么事,一定要让谭凤兰老人过上一个安详的晚年。

2005年前后,一向身体健康的谭凤兰出现了吐血的症状,王秀芝赶紧带着老人去平顶山市人民医院检查,最后确诊是肺癌。“幸运的是,医生说老太太年龄大了,病情基本不会发展了,坚持吃药,注意营养就行。”王秀芝告诉记者,从医院回来后一直到现在,她每天给谭凤兰做五顿饭,变着法给老太太补充营养,并且让老太太坚持吃药,最终,癌症竟然奇迹般好了。

去年年初以来,由于年纪太大了,谭凤兰已很少下床,那17个人或17个人的家属,总是隔三差五就要来探望谭凤兰,帮谭凤兰整整被褥、喂喂饭,而每每这些人走后,谭凤兰总会一脸幸福地说:“谁说俺没有孩子,俺的孩子可多了,对俺可亲了!”

如今,谭凤兰虽然已经106岁高龄了,但是口齿清楚,思维清晰,除了耳朵有点儿背外,身体还算不错。

王秀芝说:“我今年快80岁了,身体也不好,但是我活一天就照顾俺婶一天,要是我走到俺婶前面了,那照顾俺婶的接力棒就交给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不管怎样,一定要把俺婶养到最后。”

一有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和老太太聊天

谭凤兰和王秀芝一家的合照

现在,总有人隔三差五就来看望当年的“谭奶奶”

王秀芝在悉心照顾谭凤兰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