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参与 人人都受益

来源: 2016年02月24日

志愿者们在帮社区居民修理物品

?30年前,为方便社区居民,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街道阳光苑社区6名刚上班的年轻人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30年过去了,黑发变皓首,在爱的感召下,该社区的绝大部分居民不仅都成了志愿者,更是志愿者活动的受益者。□东方今报记者王俊生

通讯员张旭长王文杰/文图

三十年的坚守

2月20日上午,阳光苑社区。

陈宝国背着工具箱来到退休职工李慧燕家,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他弯身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把螺丝刀,对着一间卧室的门锁鼓捣了起来。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门锁终于修好了:“李姐,以后可得把钥匙带好呀!再修,门就坏了!”“你都退休多年了,还给你添麻烦,谢谢啊!”一旁的李慧燕急忙递上毛巾,一脸感激地说道。

陈宝国原是附近一家公司的后勤工作人员,看到社区因年轻人常年在外工作,在家居住的多以老年人、妇女和小孩子为主,生活上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于1986年和同在后勤工作的5名同志组织起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至今已有30年了。

为了让居民能随时找到他们,他们把志愿者服务电话张贴于各家属院门口,不管是谁家有了不便,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主动上门服务。他们几个人还兑钱买了一批维修设备,并于每月初五在社区大门口设立免费维修点。如今,30年过去了,这6个当年热情满怀的小伙子都已经退休了,可他们依然在社区继续着他们的志愿者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姥姥,我给你捶背来了!”2月21日下午,8岁的赵康康一蹦一跳地来到同幢楼纪梅红的家门口,边敲门边大声地喊。76岁的纪老太乐呵呵地打开门。每周为纪老太捶三次背,已成为赵康康的必修课。

刚过8岁生日的赵康康两年前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他也是该社区最年轻的一批志愿者服务队员。“我小时候爸妈忙着上班,是秦奶奶看着我长大的;后来上学了,又总是郭大爷接送我;爸妈下班晚,邻居孙阿姨经常叫我去她家做作业,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社区的志愿者。所以我也做志愿者,我也要去帮帮别人!”小家伙一本正经地说。

据了解,目前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已由当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230余人,他们当中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有八九岁的小学生;有退伍的军人,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诊所的医护工作人员,也有门口修车的老大爷。在志愿者队伍当中,40岁以下的志愿者达120余名,其中,像赵康康这样的小学生有35名。

如今,他们已不仅仅限于居民打个电话有求必应了,而是把社区治安巡逻、医疗保健、卫生保洁、文化娱乐、居家养老、贫困救助、助教助学等事关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志愿者服务的范畴。

人人都是受益者

75岁的勾金花曾是阳光苑社区出了名的“活雷锋”,她自1993年起就开始在阳光苑社区搞志愿者服务活动,至今已经23个年头了。现在,孩子在郑州上班,常年难得回来一次,退休的她和老伴生活在家里,多少有些落寞。

不久前,她在一次节目排练中扭伤了脖颈,就此患上了颈椎病,社区医生张小涵知道后每天都要上门为她做推拿按摩,邻居王静则隔三差五帮她做饭洗衣。社区的志愿者轮番上门照料他们,让这老两口别提有多舒心了。

其实,在阳光苑社区像勾金花这样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被大伙儿服务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坦然地接受着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在他们的眼里,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原本就是自己的亲人,彼此之间的互助其实就是在分享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