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推辞当副县长 他说“我的事业是桑蚕”

来源: 2016年05月03日

52年前,他千里迢迢从江苏太仓来到南阳,开始俯首桑蚕事业;他两次推掉当副县长的机会,执著地把自己最美好年华献给了桑蚕事业。他,就是在淅川县荆紫关镇桑蚕基地指导技术生产的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省管优秀专家、共产党员陆锡芳。□东方今报记者张定有通讯员程海舟

●受感动淅川农民写下曲剧《春蚕颂》

2015年8月12日12时08分,在指导淅川县荆紫关镇万亩桑蚕基地生产中,因劳累过度,陆锡芳突发心脏病,倒在了田间地头,享年75岁。

“陆老师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依旧活在我们心中。写了20年的《陆锡芳》,希望有人能把它搬上荧屏。”荆紫关镇程洼村村民程海洲说,“陆老师经常到程洼村指导我们在河滩地开荒,很多事让我们很感动,渐渐就萌生把他的故事写成剧本的念头。”

2001年前后,镇领导想在第一届桑蚕文化节上把陆锡芳的故事编成曲剧进行演出,他们想到了程海洲。

程海洲编好剧本之后,第一稿大家就很满意,直接安排编排节目了。

●响应国家“东桑西移”号召他只身到南阳

1964年,陆锡芳从江苏省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东桑西移”号召,只身来到南阳农校,担任桑蚕专业主任。1970年12月,他由于业务成绩突出,被选调到河南省桑蚕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87年,他怀着满腔热忱和扶贫梦想来到偏远的豫西南小镇——淅川县荆紫关镇撒播科技星火。

那时候的陆锡芳经常身穿背心、大裤头、“趿拉板”,从村东头到西头,再从村西头到东头,一天几趟,到村民家查看蚕的长势、询问有没有病情,教授正确的饲养方法、叮嘱蚕室的消毒工作。

●两次推辞当副县长只想为养蚕做更多事

为了直接指导、服务群众种桑养蚕,他婉言谢绝了淅川县请他出任科技副县长的提议;1995年又被唐河县政府聘为科技副县长,但由于心系淅川的桑蚕事业,在唐河担任科技副县长不到三年的他,坚决辞去副县长职务,毅然返回淅川。陆锡芳曾说道:当官我不适合,我的事业是桑蚕,在农村才能发挥作用。

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养蚕,他自费买来器械和农药,耐心地给蚕农做技术指导;为了提高农户养蚕技能,他把桑园当家园,手把手教桑农剪枝、养蚕;为了及时解决蚕农遇到的问题,他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28年从不间断。

而为了方便照顾桑田和蚕种,他坚守在靠近河边桑田的低矮茅屋中长达6年之久。

●退休后他依然忙碌在蚕农的桑园里

2000年,陆锡芳退休了,他的妻子早一年退休回到了江苏太仓老家。按常理,陆锡芳应该回去和家人团聚安享晚年。“单位的领导、荆紫关镇的老百姓都不让我走,希望我继续留在这里做指导。”陆锡芳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再一次说服自己,选择留下,继续和他的桑蚕事业朝夕相伴。

然而,最让陆锡芳遗憾的是,为了桑蚕事业,他没能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刚来淅川第二年,他接连收到4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回家待了4天,他放心不下淅川的桑蚕,就含泪告别了母亲。谁知,那一次竟成了永别。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