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搬砖看大门到拥有46项专利 保安逆袭成“李发明”

来源: 2016年05月03日

4月29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中,38岁的李卫军看上去并不起眼。

这位个头不高、话语不多、略显羞涩的汉子,15岁离家打工,先是到砖窑场当搬运工,而后成为看大门的保安,到如今,成为一名发明了几十项专利的技术人员……被同事们称为“李发明”的他,有着怎样的“逆袭”经历?□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记者沈翔/图

当年父母眼中的“败家子”

李卫军出生在遂平县一个农村家庭,生性好动又调皮,让家人一度认为他有多动症。小时候,父母下地干活,而他只能自己待在家里,没事就和家里的收音机、闹钟、自行车一起“玩耍”。“平时看着那些东西挺好玩儿,总是把它们拆了装、装了拆。”李卫军说,因为经常对家里的这些物件“动手动脚”,甚至对家里的手扶拖拉机“为非作歹”,父母没少打他,经常说他是“败家子”。

后来,看到李卫军能让自家和邻居的坏收音机、坏自行车“起死回生”,村里人开始劝李卫军的父母不要再打孩子,还开玩笑地说:“这小子行,说不定将来能当科学家呢。”

15岁到砖窑场搬砖

“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条件不太好,初中没毕业,我就从遂平老家来到了驻马店。”李卫军说。后来,李卫军到一家砖窑场给人搬砖。“那时候拉砖坯,一个月还挣不了80元。”他攒了几个月的工钱,到原来的驻马店技工学校报名学习家电维修。

“我和电力的交集点是在技校学习半年之后,而这个交集点完全是因为已经离开人世的父亲。”李卫军说,身为电力部门普通职工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单位为了照顾这个贫困的家庭,就让李卫军到供电公司下属的安装公司当门卫。后来,由于安装公司缺少人手,李卫军就成了一名学徒工,这一学就是3年。3年后,他跟着师傅到野外架线。

为了“偷懒”走上发明路

“以前我们的工作实行的是‘包干制’,也就是每人每天固定工作量。我的工作任务是把旧杆塔拆除。因为时间长,杆塔上的螺丝生锈,很难拧下来。”李卫军说,“当时动手改装扳手,纯粹是为了减轻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说白了就是想省点儿劲。”李卫军说,第二天,他便开始着手改装单位配发的扳手。

经过几天的试验,李卫军带着新扳手去工作。当别人还在杆塔上为拧下一个螺丝而发愁时,他已经顺利地拧下了好几个;当别人还在杆塔上擦汗时,他已经坐在地上休息了。

“后来,有人鼓励我申请专利,我便开始准备材料往上报。”李卫军说,这次改装新型扳手让他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专利。

徒弟感慨“这是逆袭啊”

从2008年到现在,李卫军成功研制了新型多功能地线提升器、双分裂导线提升器、杆塔地线提升器、输电线路带电跨越承力索护网等60余个新型工具。这些工具,普通人可能看不懂,但对于供电系统运维检修专业的职工来说,可是大有用处。

在李卫军研制出来的60多个新型工具中,其中46项专利已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和发明授权,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俺师傅是逆袭成功的模范啊,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起李卫军,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张豪说,“别看俺师傅学历不高,但他是我心中最敬重的人,要永远向他学习。”

鉴于李卫军特殊的贡献,去年,驻马店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李卫军劳模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如今已经成为创新工作室,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可以说,我们电力公司不少人都是李卫军的‘徒弟’。这些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技术和创新有过一丝保留,都教给我们这些工友了。”张豪说,别看师傅的起点低,但他创造了那么多奇迹,自己更应该努力上进,像师傅一样“逆袭”。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