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小学柔性推进“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 师生共受益

来源: 2016年05月27日

□东方今报记者张欢欢/文图

5月20日,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小学举行“‘爱洛阳诵洛阳’经典诵读暨校本课程展示”活动。活动中,来自该校口风琴、英语短剧、舞蹈等社团的表演节目,获得在场的家长交口称赞:“没想到孩子在学校还学到很多其他东西。”

而这正是该校持续推进“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的成果。

一师一课程都是老师能做的

金谷园小学超过90%的学生时外来务工子弟,全校推进“一师一课程”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这是该校从自身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旨在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结合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的一项工作。

怎么才能做到拿出来的校本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金谷园小学并没有急于求进。有的老师喜欢十字绣,学校就鼓励她设计“十字绣课程”,有的老师编辫子拿手,学校就允许开发了“发型社课程”,还有的老师爱好剪纸,就提出了“剪纸课程”……

“教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做。自主开发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也是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的一个抓手。”金谷园小学校长王向芬说,在金谷园小学,只要是老师们喜欢和能做的,都可以开发成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一生一社团课程好不好学生说了算

金谷园小学的每个社团,每个学期一轮课程,在每周二的下午,全校26个社团同时举行。每到这个下午,全校就变成了一个大社团。

“我的手机孩子给我贴的钻,挺漂亮的。”、“孩子没事在家还要给我编辫子”、“我们家挂的都是孩子的的油画”……

在金谷园小学,家长们对学生们参加社团学到的东西,有讲不完的高兴事。

在王向芬看来,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一个抓手,教师愿意教,学生才能高兴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有了收获。

在教学策略上,金谷园小学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学期开始社团招生时,由学生资助选择社团,报名人数少的社团将自动取消。如果有社团在进行中发现学生不感兴趣,也将被取消。

有学生不愿意参加社团怎么办?“26各社团,挨个给他们推荐,总有他们喜欢的。”王向芬说,刚开始也存在个别学生不爱进社团、社团活动时在学校里自己转悠,他们发现了给学生做工作,挨个给学生推荐,看到别的同学在社团里玩得开心,这些学生最终也能融入进去。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