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 小灯笼大产业 传统手艺照亮增收路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4年02月05日

    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火火过大年。随着龙年春节的临近,许昌长葛市古桥镇本庄村的灯笼产销两旺,不论是最常见的大红灯笼、串灯,还是富有宫廷特色的走马转灯、宫灯,款式新颖、造型多变的灯笼都成了当地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1月31日,走进长葛市古桥镇本庄村村民本改性的灯笼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灯笼,穿笼、粘金条……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灯笼,制作完成则需要18道工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全是手艺。制作灯笼,17~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工人的手去摸,去做,所以很不容易。”灯笼制作技艺传承人本改性告诉记者,“过去灯笼不管什么样的,只要是挂到那儿红红的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现在这样的排须,你看好不好?不行了,撵不上形势了。你看看这个排须,这叫珍珠排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灯笼制作也融入时代元素,制作材料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料、铁线,灯笼的形状和花色也有了更多的内容,而新技术的应用也让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做灯笼也要根据人的需求,人们需求什么,咱就生产什么。现在全是拉的钢丝,一穿、一撑就成了,跟过去都不一样了,都改革了。想当初我们一年只做千儿八百对(灯笼),现在千儿八百对十来天就齐(做完)了。”

    农忙时节种庄稼,农闲时候做灯笼,如今,本庄村不仅把传统的灯笼制作工艺很好传承,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本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建业介绍说,小灯笼做成了大产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村里就业、群众收入,在厂里工作的有20多个村民,在外加工的农户有20多家,整体带动群众就业100多个岗位。天天有活干,人人有收入,为村里产业发展,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如今,本庄村的灯笼每年产量达到30万个,除了畅销河南外,还远销湖北、河北、山东等地。作为灯笼制作第六代传承人,本世豪大学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对于灯笼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他有着自己的理解。“过完年不是特别忙的时候,也会出去学习、更新灯笼制作技艺,包括样式和图案,各方面冲击比较严重,如果咱只做这一种灯笼的话,迟早要被淘汰,现在一直在更新,设计出来更好的灯。”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