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堡垒”南流寺 巍巍太行铭记孙氏泣血壮举

来源: 2015年08月20日

▶南流寺村是安阳市殷都区治下的一个行政村,抗战爆发后,该村成为沦陷区的隐形抗日根据地。孙氏族人中,既有自己拉起抗日武装的草莽英雄,也有投笔从戎的同胞兄弟,更有共赴国难的抗日三父子。他们中有7人战死,5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口耳相传。

□东方今报记者殷晓章/文图

喋血前线

8月4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32集电视剧《太行山上》,引起了孙凤仪老人的关注。

该剧真实再现了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区、冀南地区坚持抗战的峥嵘岁月,以及首战阳明堡、出击神头岭、再战响堂铺等八路军经典游击战事。

孙凤仪的父亲孙生元生前就在129师直属队,1940年牺牲在抗日前线。

77岁的孙凤仪,出生于南流寺村。他的爷爷孙有明膝下四男两女。长子孙生金,从安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教书;四子孙生宝,抗战前考入省立十一中学;二儿子孙生玉和三儿子孙生元则投笔从戎,参加抗战。

1937年11月,日军攻陷安阳后,安阳高中南迁,孙生元辍学回家。祖籍南流寺村的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孙良明,在《安阳孙氏抗日事略》一书中写道:“当时我跟孙生金上学,听孙生元教过唱歌,至今只记得两句:‘家已破,国将倾……’”

1937年冬天,18岁的孙生元告别怀孕的妻子宋喜荣,和同学李滔等人辗转来到延安抗大学习,后被分配到八路军129师直属队任文化干事。

让宋喜荣没有想到的是,丈夫这一去杳无音信。

新中国成立后,孙生元家人写信给部队,通过多方查找才知道,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的孙生元牺牲在山西省左权县。1954年,孙生元被民政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

退休后居住在新乡的孙凤仪老人,至今不知道父亲葬在何处。但他相信,父亲的英灵永远与巍巍太行山相伴,青山处处埋忠骨,那里的黄土青山就是他父亲的长眠之地。

投笔从戎

距安阳市区10公里左右的南流寺村,如今是一个有着3500多口人的大村,孙氏占三分之二。

村中多为楼房,群众靠在附近企业打工和做生意,过着富足的生活。

70年前的南流寺村,也是一个有近千户群众的大村,村旁有流水丰沛的万金渠。

那时,这里土地肥沃,浇灌便利,群众生活安逸。就连隐居安阳洹上的袁世凯,也在这一带购置田地。

孙凤仪的爷爷孙有明,拥有田地100多亩,是村里的首富。

孙有明还是一位开明绅士,抗战爆发前,他和村里的富户孙尚志等人,送子女到外地读书。

1937年“七七事变”时,孙生玉正在北京宏达学院读书。北京沦陷后,孙生玉回到安阳家中。安阳沦陷后,孙生玉在郑州避难期间,参加了国民党举办的抗日通讯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下属的无线电台。

孙生元在前线浴血奋战之时,他的二哥孙生玉也随国民革命军辗转抗战。

孙生玉参军时,女儿四岁,儿子才两岁。1945年日军投降后,孙生玉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时,儿子已经病死。1948年,孙生玉带着妻子和女儿离开大陆。1973年,他客死台湾。

共赴国难

南流寺村地理位置特殊,安阳至水冶的公路穿村而过。

如今,在南流寺村还能看到当年日军修筑的安冶公路的大致轮廓。这里的草莽英雄孙有福和他的“孙家班”,也曾让日军闻风丧胆。

孙有福带着他的万金渠自卫团,多次偷袭彰德火车站、日本洋行等地。1938年秋,孙有福带人在安阳西曲沟村东,炸毁日军汽车两辆,缴获一批军用物资。

为了改造孙有福的抗日土匪武装,1940年4月,当地党组织派遣孙筱尚和孙有谋兄弟俩回到家乡,开展工作。他们的父亲孙尚志,是当地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孙尚志原名“孙秀成”,1922年夏,孙尚志从河南省立汲县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日军占领安阳后,在安阳县政府任职的孙尚志积极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孙尚志曾担任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他还是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1966年因病去世。因受人尊重,当地人称他为“老尚志”。

当时,孙筱尚兄弟俩参加自卫团后,协助孙有福整顿自卫团纪律,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后来,万金渠自卫团发展成1000多人、下辖七个中队的安阳县万金渠水利自卫总团(简称“自卫总团”),孙氏兄弟在自卫总团建立了党组织,自卫总团多次袭击日军和皇协军。

1940年夏天,孙有福被日军收买的土匪头子乱枪打死后,孙有运担任自卫总团团长。

1943年9月,在日军和伪军的围剿中,“孙家班”骨干成员孙有运和孙有丰被捕,孙有运惨遭杀害。紧接着,时年29岁的孙筱尚也被皇协军活埋在安阳飞机场。

家族荣耀

目前,“孙家班”在世的仅有92岁的孙有谋和孙有丰两人。那段烽火烟云,让两位老人备受人们尊敬。

孙筱尚牺牲的那天夜里,日军集结皇协军及汉奸土顽偷袭自卫总团。孙有谋率部与日伪军激战一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分散突围。他带一部分自卫队员,撤退到安阳县抗日根据地。太行第五军分区以他们为主,组建了太行第五军分区安阳抗日武装工作大队(以下简称“安阳武工队”),孙有谋任大队长。

1979年,孙有谋任安阳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1984年,孙有谋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

孙有丰落入敌手后,被押到河北煤窑做苦工。后来,他逃了出去,参加了安阳武工队。1945年初,孙有丰被组织派往河北涉县的八路军抗大六分校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孙有丰曾担任农村小学教师,后来离休。

在南流寺剧院前的荒草中,有一块2003年立的“增订孙氏家谱记碑”。黑色的石碑上刻写着这样的文字:“日寇入侵,烽火燎原,我族志士,或抛离富庶家庭傲居西山,顽强战斗于沟壑;或不顾初孕少妻从戎远方,马革裹尸于疆场。我族仁人更组织地方武装,乔装跟敌寇暗斗于市内,明枪同奸伪争战于乡间……在安阳抗战史上,有我孙氏光辉篇章。”

据南流寺村70多岁的孙明武介绍,当时从南流寺村走出去的抗日骨干有十几人。其中,7人牺牲,孙生元、孙筱尚、孙有运、孙生山、孙有智等5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多年来,孙凤仪、孙明武等孙姓族人呼吁在村里建一个抗日纪念馆,让南流寺村的这段抗战历史有个安放的地方。南流寺村支书孙安林告诉东方今报记者,村里也有这个想法,现在正在选址,他也渴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92岁的孙有丰

南流寺村的“增订孙氏家谱记碑”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