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建议针对长期工作在教研一线的外籍人士改进政策

来源: 猛犸新闻客户端 2017年03月06日

大象融媒飞象队·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沈翔 邱琦/

3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全团会,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发言时建议,改善对于外籍人才的诸多限制性规定,同时,针对优秀高中生纷纷出国读书这一现象,他还呼吁建设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
施一公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时,对于13亿人的大国来说,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不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很激烈的争论。尽管有争论,但最终还是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当时我国的大学水平总体很落后,那时候,清华大学想引进个人才,吸引力还比不上美国的一般州立大学。经过9年的建设,现在,如果清华大学给出一个助理教授的职位,竞争力是很强的,我不能说一定成功,但胜算居多。”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施一公说,在人才引进方面尤其是外籍人才的引进上,建议对现有的诸多限制性措施进行研讨、改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外籍人士有很多限制措施,这在当时来讲是合理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作为经济总量第二的世界大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华民族风貌的大国,在对待外籍人士上需要研讨,尤其是在公立院所工作的外籍人士,在科研基金申请、住房等多个方面,有很多限制。
“面对外籍人士,我们都很担心,限制性的规定能不能给他们好的环境。比如住房,北京对外地人的限制,我完全理解,但对于在大学工作的外籍人士,对他们是不是开个口子,做个试点,从而体现我们改革开放的精神,体现四个自信的精神。”施一公建议。
高中生出国读书问题,也引起了施一公的关注。
“改革开放后,截止去年年底,有460万留学生出去学习,这其中又有200多万回国参与建设,这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风貌。”施一公说,在中国十分落后的时候,出国的人很多,如今,随着国家的崛起、大学的发展,高中生出国的现象越演愈烈,比如江浙、河南等地,以前是学习不太好的出国,现在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出国。
施一公说,在一些好的学校,20%50%的优秀孩子选择在高中阶段出国,如果将来这一数字上升到80%90%,这就坏了,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的崛起和发展。
怎么办?
“教育多样化。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建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作为对公办大学的补充,让孩子们有个更多的选择。对于这些大学,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会帮助我们留住最优秀的学生。”施一公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