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CCD,城西美丽新地标

来源: 2019年12月04日

    象征着民族团结的体育盛会,使得郑州奥体中心携CCD借机揭开面纱一角,虽是犹抱琵琶,已足为世人惊艳。盛会过后,仍在紧张建设中的CCD,业已成为郑州市民的又一处休闲胜地,并自豪地称之为省城的“新时代地标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历数这座城市的建筑地标,再现大美城西。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申子仲 通讯员 张黎/文 张亮/图

    建设之美:时代最强音从郑州西部响起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随即成立第一、二、三区。其中第三区,就是现今中原区的前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郑州和全国一道,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

    自1951年始,中国第二砂轮厂和5个国营棉纺厂,作为一五计划的重头戏先后扎根城西。彰显工业文明的二砂,以及国棉厂的门头,就是新郑州的全新地标。当时的建设速度,是一年建成一个厂。1955年,第三区曾一度被坊间称为“建设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70年代,连贯几个国棉厂的建设路,一直是郑州最宽敞的街道。据说,作为战备路,建设路的修建标准是可以随时起降战斗机群。1956年, 郑州市人民政府将碧沙岗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依附发达的工业体系和居民区,早期的西部商圈初绽美丽英姿。

    随着铁路网和大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七纪念塔等新地标先后涌现。尽管如此,谁也无法撼动二砂和国棉厂的地位。郑州在相当一个时期,除了“二七名城”的称谓,叫得最响的,就是“磨料磨具城”和“纺织城”。

    高度之美:跨世纪的计量单位

    从1961年更名中原区人民委员会,中原区便一路西拓。

    1987年3月,郑州市进行区划调整,须水、光赵等乡划归中原区管辖。揽进大量村庄的中原区,除了麦浪果园的点缀,还有无数的美丽传说和特色建筑。这里的地下文物储量也非常惊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不断有遗址和文物被发掘出土。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郑州市区行政辖区不断壮大,新地标再度集中涌现,以亚细亚为代表的二七商业圈的兴起,又赋予了郑州市新的称谓“商城”。当年的商战中,位于碧沙岗商圈的商业大厦独领商业地标风骚。商业大厦号称郑州市“最美丽的批发部”,1989年开业时便在央视打出了傲视群雄的豪言壮语,广告词:“全国一流,河南最大”。

    而人们总是惯性地认为地标头衔,还得靠自身高度来体现。

    在香港回归的这一年,中原路上崛起一座以高度取胜的新地标——裕达国贸酒店,耗资3亿美金,楼高45层202.1米。当时是整个河南省最高的建筑。它的诞生,成为“河南跨世纪的象征”。

    平衡之美:东有CBD,西有CCD

    步入21世纪的郑州,随着城镇化建设、中原城市群隆起带、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郑汴一体化等新理念的介入,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先后开发建设。CBD的“大玉米”、经开区的中原福塔,再度成为令人仰视的城市新地标。

    为均衡“偏沉”的城市发展格局,郑州市适时提出了依托南水北调水系、西流湖、植物园等生态资源,打造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生态型、智能化的CCD。即在西区的三环和四环之间,自西向东分别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四个标志性、带动性项目,与东区(CBD)遥相呈“两翼呼应”之势。

    作为城市中央文化区CCD,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市在公共文化事业方面投入最大的一次项目建设。

    随着今年国庆前夕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行,CCD的新概念、新体量、新功能得以初步展示。让世人惊艳的CCD不仅是她的外表,还有充满智能化科技的强大“内心”。集交通、商务、人防、泊车等高端设计理念于一体的CCD,将成为未来西部文旅和商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时此刻,谁又能想到4年前的这里,还是磨料磨具等小作坊遍布的城中村。

    发展之美:“西美中原”始终与时代同步

    随着CCD一起涅槃的,还有许多许多。

    碧沙岗公园从羞羞答答的“拆墙透绿”到破墙而出,已经与城区情景交融;从中国第二砂轮厂到白鸽集团,再到郑州的986文艺范,二砂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国棉厂经过“土地换生存”的磨砺,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社区和王府井等商业群;商业大厦的爆破声刺耳且悠长,不破不立,不革不新,更为美丽时尚的商业体必将后来者居上。

    可以说,郑州西部的发展与新中国同行,与时代同步。70年来,这里从工业化起步,经历了市场化改造,伴随科技创新、城镇化建设,以及信息化革命和智能化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契合着新中国城区建设现代化进展的步伐。

    随着CCD这个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新时代全新地标群的建设推进,西美东强南动北静中优的大郑州正向我们阔步走来。①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