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闫集镇:红色文化吸引“流量” 生态农业播“绿”成“金”

来源: 2019年10月14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啥,听我给你来叙话……”10月11日上午,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门前广场上,商丘市曲艺表演者赵巧云等的坠子刚开唱,就吸引了大批观众。

  闫集镇张菜园村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闫集镇仍保持和发扬着红色传统精神,并演变为实干精神。如今的闫集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红色旅游,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倪政伟通讯员刘腾飞/文图

  6000多名党员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

  当天上午,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群众云集,一段段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坠子、琴书、豫东大鼓在这里同时开演。“在纪念馆接受完红色教育,再来这里听听红色艺术,这是一种享受。”梁园区长征街道办事处党员刘静静说。

  近年来,许多曲艺工作者经常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门前广场进行演出活动,“淮海大书场”由此得名。10月11日,是商丘市闫集镇淮海大书场今年活动的第一天。“过去苦了几辈子得,现在过上好日得,小轿车开进大院得,电脑冰箱都用得,俺这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得……”曲艺人戈廷德正在进行豫东大鼓表演,以说带唱的形式向听众传送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唱腔高低起伏、朗朗上口,不时引来掌声阵阵。

  除此之外,淮海大书场还有河南坠子、豫东琴书、睢州敲琴等多种表演形式,几十名曲艺人负鼓携琴说唱,《俺是十九大宣传员》《脱贫致富颂党恩》……过往听众纷纷聚来,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我们的红色题材文化,大家都爱听。”戈廷德告诉记者,他们常年在这里演出,红色题材演出是重点。商丘市曲艺家协会负责人宋超是淮海大书场活动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将活动放在这里举办,就是看中了纪念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纪念馆为青砖四合院布局,分东西两院。1948年12月31日,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安徽宿迁迁到这里。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战斗,用不怕牺牲、连续奋斗的精神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并讨论了大军南下渡江作战部署。总前委旧址见证了淮海战役的结束和渡江战役的发端。

  现在纪念馆内仍保留着当时的布局,会议室内展列着解放军的炮弹、铁锹等物品。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纪念馆馆长马红告诉记者,当时陈毅就住在会议室旁边的东院,刘伯承、邓小平也住在附近。2013年,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纪念馆每年都有许多党员和群众来此参观和接受红色教育。今年9月1日到30日,共有80家党政机关和55个学校来此举办红色主题活动,6000多名党员接受红色教育。下一步,睢阳区文物局准备将尚未对外开放的纪念馆东院进一步充实红色因素。

  绿色生态农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党委书记刘伟告诉记者,以红色题材为主,结合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纪念馆前淮海大书场让党的创新理论以喜闻乐见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对传承红色文化,特别是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闫集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红色旅游,全力叫响“魅力强镇,红色闫集”文化品牌。

  10月11日上午,闫集镇楚庙村内的一条小路上,该镇纪检书记王永和楚庙村党支部书记闫高峰正在与村民们探讨,路面如何平整,墙面张贴哪些精神文明标语。

  近年来,闫集镇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全镇147个自然村进行全面提升,集中清理陈年建筑垃圾和柴草杂物,并实行每两周观摩评比一次。村庄整洁干净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上来了。

  不仅仅是宜居环境,让村民们感觉最舒畅的,则是闫集镇的绿色生态农业。

  楚庙村村民闫春平家的蔬菜大棚内,水灵灵的青菜长势喜人。闫春平和家人正在清除棚内青草,“这青草和青菜相似度高,你得分清了再除。”闫春平边忙边安排儿子。虽然除草累,可闫春平心里高兴。“今年形势好,俺家大棚上半年收入4万元。”

  闫高峰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占地约两亩地,年收入5万多,闫春平家有两个大棚,按今年的形势,收入在14万元没问题。

  闫春平只是楚庙村一个代表。近年来,闫集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整个楚庙村发展成为商丘区域“菜篮子”基地,现在仅蔬菜种植就有1000多亩,大棚460座,反季节蔬菜,如辣椒、茄子、土豆(红、黑)、西红柿、西瓜、甜瓜等为主,远销省内外。

  这些基地统一管理,统一收购销售,近400户农户参与,转移就业1500人,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一个大棚收入在7万到8万元”。而拥有10多个大棚的崔长亮、闫山岭等村民,则是有名的致富能手。

  村民家门口就业产业园区

  事实上,除楚庙村外,闫集镇的周楼村、唐庄村、苏桥村等地也都在大面积种植反季节蔬菜,夏庄村则全力打造草莓基地。

  闫集镇党委书记刘伟告诉记者,闫集镇蔬菜面积不低于5000亩,并拥有了独特的奶油草莓基地。未来,闫集镇准备建工业园冷库,在蔬菜深加工和冷藏等方面下功夫。

  范明振是闫集镇后乔村村民,常年在外打工,他最放心不下的,则是在家上学的儿子。不过现在没这种担心了,因为他现在闫集镇产业园某电动车厂工作,儿子则就读于镇小学。如今,他每个月工资将近5000元。“我想着下一步再多学点技术,争取升技师,保底工资8000元”。

  闫集镇紧邻商丘市区,睢阳区产业集聚区坐落于此。闫集镇抓住依托产业集聚区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全力保障招商项目落地。

  同时,闫集镇还推进自己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了1.2平方公里的产业园,目前已成功入驻企业18家,涵盖建筑材料加工、食品加工、电动车业、饲料、塑管材料、防水材料、包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镇域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连续多年位列睢阳区乡镇第一名。

  2018年完成经济总产值37.5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产值达到2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90元;税收收入7200万元,全年重点项目总投资10.26亿元,涵盖民生、旅游、教育、工业和农业。“魅力强镇·红色闫集”品牌越叫越响。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