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距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2020年06月20日

    30年后,我们该去哪里安享晚年?你想过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未来,如何养老、去哪里养老,将是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民生热题。

    对于我国大部分老人而言,居家、社区养老依然会是多数人的选择。郑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建得如何?老人们能得到哪些服务?还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付雨涵/文图

    【故事】

    83岁老人

    “家门口”乐享晚年

    6月16日上午,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一大早,在郑东新区永平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3岁的魏奶奶和姐妹们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天好呢,早上先和大家伙去散散步,练练书法,读读书,下午呢,聊聊天,玩玩牌,做做小游戏,一天也蛮充实的。”魏奶奶自述,2019年老伴去世后,儿子担心她一个人生活,把她接到郑州,儿子媳妇早出晚归,工作太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太孤独寂寞,生活了半个月后,她就跟儿子提议,送她去离家不远的养老中心,这样周末能回去享受天伦之乐,工作日能在养老中心跟大伙做伴。于是,离家两道街远的永平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了首选。“这里很干净,设施很齐全,我们在一起相处得也很和睦,有家的感觉,价格也不贵。”

    像魏奶奶这样,在“家门口”养老的还有另外6位能够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大都在附近居住,因工作太忙顾不上老人,把老人送到这里,安享晚年。

    “这一天咋安排,我们有一个活动表,上午养生操、观影、书法,下午午休后,观影、麻将、棋牌,定期有党课、唱红歌等等。”工作人员介绍,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助浴服务、送餐上门、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也是他们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亮点内容,“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服务,给老人们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养老需求,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层面的文化养老服务。”

    【走访】社区托老中心正快速进驻“家门口”

    近两年来,像永平路社区这样打造的托老服务中心不在少数。

    2018年,郑州市政府发布《加快建设郑州健康养老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布局完善、多业融合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城市社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

    过去一周,记者走访了即将启用的龙湖办事处陈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0余平方米的地方,饭堂、影院、歌厅、健康管理、智慧养老展示中心等功能很齐全,老人们白天可“入托”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商都路办事处普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日间托老的基础上,设置日间全托中心,打破辖区界限,服务对象扩大到社区全年龄、全状态的老人,让半自理、半失能老人,也能在“家门口”解决养老问题。

    6月16日正式揭牌的紫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当天迎来辖区近百名老人前来尝鲜试吃,这个养老助餐点不仅可以为社区老人及家庭提供时令营养餐、特色定制餐等,同时也能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养老等多种多样化的服务。“目前12块钱一份,60岁以上老人半价,很划算,中午来这吃,多方便。”齐老太太说。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为社区老人陆续开展送餐到家、代买代购、心理咨询、居家服务、文化娱乐、志愿者关怀等多种服务,让社区老人乐享晚年生活。

    【困境】社区养老资金和人才最缺乏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7月底,全省现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300家,2020年,郑州拟新增120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配建速度喜人,但实际面临很多问题。采访中多个负责人向记者吐槽:光鲜背后,其实一直在“赔钱”。

    “老龄化已经到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刚需,但社区养老不是完全逐利的,很多是不能收费的。”采访中,郑州一社区养老中心负责人刘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社区找的1000平方米的地儿,自己装修花了200万,住了5位老人,店里有6位员工,“每月基础开支都得4万多,老人的费用总共才收了2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8年,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郑州市城乡养老照料设施建设资助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居家养老服务站根据面积及规模大小给予建设补助,面积200平方米以上300平方米以下的补贴10万元,面积每增加100平方米增加补贴5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运营方面,面积200平方米以上3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补贴1万元,面积每增加100平方米增加补贴50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000平方米,建设补贴封顶也就是45万,一年的运营补贴也就俩月水电费。”负责人表示,社区找地儿不交房租看似“占便宜”了,一直贴补钱进去,能撑多久,他们也不清楚,得看上层意思。

    童馨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干事汤女士,更在意人才问题,“社区养老劳动强度高,工资普遍较低,行业的发展是由人才推动的,这个行业招人很难,吸引不来年轻、高学历的人,谈何行业高质量发展?”

    汤女士认为,如果能设置一些社区养老方面的岗位补贴或者公益性岗位,建立养老企业从业培训的专项资金和保障制度,对这个行业发展是有大的推动作用的。“郑州有些区是有政府购岗尝试的,遗憾的是到期未续约,第二年人撤走了。”

    信息时代,社区养老智能化平台建设、智能化产品开发,也是投资的大头,从业者们很期待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另外,寻找建设场地也是一大难题,“尽管政策中说,新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集中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在实际中,这些都很零散,不集中,根本无法用到社区托老中来。”高新区一社区养老中心负责人张女士表示。

    【展望】开封等14城今年加入“长护险”试点 

    采访中,多个从业者提到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一个尴尬:没有适合老人购买的险种。

    “他们在我的服务中心活动,自己摔倒了,算谁的?”张女士说,她运营的社区托老站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最后协商赔付了不少钱。“60岁以上,能办的险种特别少,即便有,限制非常多。”

    值得高兴的是,近3年来国家在力推“长护险”。所谓“长护险”,是指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目前,日本、荷兰、德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会长护保险制度,美国等则发展了长护的商业保险模式。

    2016年,第一批“长护险”试点地区包括上海、宁波、苏州等15个城市,以当地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为主,今年,国家医保局发文决定扩大长护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增加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山西晋城市、云南昆明等14个城市,开封也在此列中,这让郑州的从业者看到了政策利好方向。

    “养老服务,政府不可能全部兜底,主要还是市场。”童馨园汤女士表示,尽管现在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目前红利越来越清晰,也将吸引众多企业投资,未来社区养老一定“大有可为”,“家门口”养老不会是梦。

    各项配置都很高端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练练书法,老有所乐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