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僵尸企业”不能一踢了之 要多重组少破产

来源: 2016年02月25日

【主持人】东方今报记者路治欧见习记者杨平

【本期嘉宾】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富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建军

?“僵尸企业”这个词自去年下半年被提起至今,一直是个热词,盖因其名称响亮让人看之听之即触目惊心,更是引人关注。

?什么是僵尸企业?为什么要处置僵尸企业?处置难度在哪里?

“僵尸企业”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解释

不过其基本特征很明显

主持人:网上对“僵尸企业”的解释是: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予倒闭的负债企业。怎么看待这一解释?

张富禄:所谓的僵尸企业在国内被提出来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解释。目前对僵尸企业的讨论较多,但是很多都是瞎子摸大象,各说各有理,很多说的不是整体,而是说的大腿、耳朵、尾巴。

我认为至少要考虑三方面情况,一要看企业效益情况,是不是常年亏损等;二要看生产情况,是还在生产,还是已经停产多年;三是还有没有出路,能不能很快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工艺、市场结构来改变现状甚至扭亏。

王建军: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很形象,但不够严谨,比较模糊。因此,实际操作中需进一步界定僵尸企业。

我认为僵尸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所在的行业往往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行业不景气通常不是周期性的,而是趋势性的;二是,企业低效占用资源,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三是,企业自身失去“造血”功能,彻底丧失自我发展能力,长期依靠外部如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存活。总之,既无活力,又没前景,却“僵而不死”。

主持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划分“僵尸企业”的量化指标流传甚广。这一指标针对的是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3年为负数即为僵尸企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中有10%是僵尸企业,河南一些上市企业进入这个名单的消息也流传很广。怎么看这种划分?

王建军:这个量化指标可以作为学术研究来讨论,但它未必符合经济实情。界定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属性,某些高科技产业中的一些企业在最初几年都是亏损的,还有些企业的亏损是周期性的,而不是趋势性的,不能被划分为“僵尸企业”。

张富禄:我不能认同这种划分。在科学规范的解释出来之前,我不愿意用“僵尸企业”这个词,很多企业应该叫“困境企业”或者“困难企业”。僵尸企业是个政策性很强的一个概念,政府认定和学术探讨、理论探讨不一样,是非常严肃的,要制定评价指标,要有客观依据。

不是你说它是“僵尸”,它就是僵尸。凭自己的认知去定性,然后列出一批名单,这种行为太草率。

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僵尸企业的报道,都是会议精神,而不是具体文件。河南有哪些企业属于僵尸企业,要看红头文件。有关文件出台后,省里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落地。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一定要对企业好,一定要对职工好

主持人: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人民日报刊发《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称:“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可是,有人认为,存在即合理。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是否在一定时期是平衡社会矛盾的一种需要?

王建军:存在即合理是一个哲学命题,是说存在的必有存在的原因,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即对与错或合理与否。僵尸企业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还不完善;目前的僵尸企业过去可能是地方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父爱主义”,由于担心企业破产带来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宁愿让企业维持现状;传统计划经济的企业只生不死的思维惯性等。

张富禄:所谓的“僵尸企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它们也曾经是中国工业化的具体担当者,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在某段时间即便效益不好也发挥了保障职工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它在一定时期存在有其合理性。

我一直强调:要充分认识处理僵尸企业的意义,积极扎实堆进;要客观看待并找到根源,别慌着对困境企业下定论,先问一句:它真的是僵尸企业吗?它在产业结构、技术工艺、创新驱动方面还有没有出路?实在找不到出路,再列入僵尸企业名单。

企业无言但有生命,我们处置僵尸企业,一定要积极稳妥,慎重对待,充分考虑,一定要对企业好,一定要对员工好,不能简单地一踢了之。

处置僵尸企业要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多重组少破产

主持人:中央对处理僵尸企业的难度做了非常高的预估,你们认为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王建军:处置僵尸企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既迫切又艰难。比如,破产企业职工失业、安置和社会稳定问题;企业破产可能导致银行之前的贷款无法收回,影响银行的利润,使银行的坏账准备金面临巨大压力。此外,一些国企负责人碍于面子,或是出于某种掩饰目的,一般不会轻易接受破产,即使重组也是被逼到迫不得已的地步才进行。

张富禄:企业消失和不消失是两个概念。牌子只要在,职工就有归属感。对银行来说,如果企业破产,欠款就可能变成呆账死账。这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

另外,处理僵尸企业,表面上给它换个名号或者找新的买家进行重组,相对来说容易,最大的难题是,这些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僵尸企业都是效益非常差的企业,重组成功的标志还是企业效益有没有提升。因此,处置僵尸企业要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主,多重组少破产。

主持人:有一些人更希望破产了事。

王建军:破产是解决僵尸企业的方法之一,是一个快刀斩乱麻的手段。但,直接破产会带来一些社会震荡和负面影响,如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

张富禄:有些企业确实非常令人痛心,当它们亏损到一定程度,谁都救不了它时,只能破产,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必须慎重。有些企业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例如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企业已经没有生机、没有道德,当这类企业走到僵尸企业的地步时,破产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