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桥大火背后的木拱廊桥困境:还有百余座木拱廊桥很“落寞”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年08月12日

    本期文图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长需

    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火情于当日晚上10时45分被扑灭,桥体已烧毁坍塌。

    “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清代贡生江起蛟诗中所描绘的壮观景象,经过一场大火之后,已不复存在。启动修复万安桥,重现长虹卧波的景象,势在必行。屏南县政府部门也做了计划启动修复表态。

    万安桥的这场大火,以及它重建所要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其背后隐藏的木拱廊桥群体,关注它们的过往与现状,以及存在的困境,以便我们更好地保护这“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种”。

    万安桥修复启动在即

    技术上没有问题

    五个桥墩,孤零零地立在河道中央,互不相连,桥下的河道里,零星地散落着被烧焦的木条。

    看着“发小”发过来的万安桥被烧后的照片,在外经商的包阳内心无法接受:“童年的记忆没有了。”

    包阳的老家,就在万安桥的一边,叫长新村。万安桥横跨长桥溪,连接着长桥村与长新村。“桥上很凉快,一到夏天天热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到桥上乘凉玩耍 。”

    内心深处,包阳还是希望万安桥能够得到重建,因而格外关注相关的信息。事发次日,屏南县官方通过媒体发声表示,将第一时间查明火灾原因,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还要启动万安桥修复工作,目前已初步拟定修复方案,将按程序向上审批。

    很显然,万安桥是要重修的。包阳还注意到,8月7日,屏南县副县长李章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还特意对计划启动万安桥修复做了解释。

    李章通说,万安桥虽然桥面被烧毁,但其主桥体还保留完整,万安桥有5墩6孔,其中5个桥墩都还是完整的。有一边的桥头处也被抢救下来了,桥头有一个附属设施大圣庙也保留完整。同时,他们本地也有着一些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借助各方的资源,能够启动廊桥修复工作。

    而出生于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世家的黄闽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说,万安桥烧毁后,现在还留有一个拱,桥墩都在。以如今的技术,修缮万安桥肯定没有问题。“如果这次修缮需要我们,我们肯定会参与。”

    黄闽辉是长新村对面长桥村的,包阳认识。黄闽辉的父亲叫黄春财,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他就是李章通副县长口中的“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万安桥曾遭三次焚毁

    一家四代三次维修或重建

    包阳说,屏南县的黄家,可谓造桥世家。万安桥近百年的几次重建和修复,都是黄家人来做的。黄家四代人,可以说是万安桥近百年的守护神。

    历史上,万安桥经过三次焚毁,也经过三次重修及多次维修。据《屏南县志》记载:(万安桥)戊子(经考证,疑为1708年)被盗焚毁,仅存一板。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遭盗焚,架木代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复建。20世纪初又遭火烧,1932年再次重建。1952年西北端被大水冲毁两个拱架,1954年重修。

    黄家修万安桥,始自1932年,黄春财的爷爷黄金书,就是万安桥1932年那次重建者。重建万安桥时,黄金书带着两个儿子黄生富和黄象颜一起建桥,万安桥上因此也刻下了两个儿子的名字。

    黄春财15岁便跟随父亲黄象颜到福建的建瓯市、顺昌县、古田县等地造桥建屋;1952年,万安桥被大水冲毁后,1954年重建时,18岁的黄春财一起担起了主墨(挑大梁,指造桥主工匠)重任,修复了部分桥体。

    两年后,黄春财主墨建造了上圪桥,成为当地廊桥工匠的后起之秀。但此后建桥的机会越来越少,他最后一次造桥是在1969年。

    沉寂30多年后,直到2003年被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员找到后,黄春财才再次出山,并将两个儿子黄闽屏、黄闽辉叫到身边学习,父子3人在屏南县先后修建了10余座廊桥。

    2016年,万安桥局部桥体腐蚀变形,还是黄春财与儿子黄闽辉等人负责对其进行了修缮。

    一家四代守护万安桥近百年。包阳听说,当黄闽辉回家告诉父亲黄春财万安桥失火被焚时,80多岁的老人很痛心,一夜都没睡着觉。

    万安桥之外的100多座木拱廊桥群体也应该得到关注

    “万安桥焚毁,从文物角度来看,自然是一件极痛心的事儿,但对于闽北浙南这一带的木拱廊桥群体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或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来保护好这个群体。”一直关注木拱廊桥保护的包阳说。

    根据《浙江日报》的报道,目前在浙南闽北山区保存有自宋代以来的各式木拱古廊桥100多座,主要留存在浙江庆元、景宁、泰顺,福建寿宁、屏南、周宁、建瓯、政和、松溪等县市。

    而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吴世丹的统计,仅福建省各地20世纪70年代之前重建或始建,且目前未损毁的木拱廊桥就有89座。其中,宁德地区以60座的数量远远超过福建其他地区,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2009年,木拱廊桥迎来高光时刻。这一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到了2012年,闽浙两省七县的22座“闽浙木拱廊桥”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失火的万安桥,正是打包申遗的22座中的一座。

    根据万安桥正中一块嵌入桥墩的石碑题记可知,该桥建于“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九月”,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是同一时代的建筑。这佐证了木拱廊桥建造历史达到了900余年。

    但在这900余年里,木拱廊桥并没有“汴水虹桥”那样的名声,一直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直到1980年左右,桥梁专家唐寰澄在福建、浙江考察了80多座木拱廊桥后,证明该地的桥梁就是“失传”了900多年的木拱桥,且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贯木拱的一脉相传和改进形式。这些桥中的三座桥被桥梁大师茅以升编入《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后,木拱廊桥受到了世界桥梁界的广泛关注。

    但在包阳看来,尽管准备入选世界遗产了,但这100多座木拱廊桥,并非都像万安桥一样那么幸运,那些关注度少的甚至籍籍无名的,也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下转A07版)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