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 歪、正、斜三条路 要走到正中间

来源: 2017年01月09日

□张全收农民工企业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勤劳、坚韧的奶奶

奶奶身上具备了农村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贤惠与坚韧。

我祖上是入赘落户拐子杨村,在村里我们张家算单门独户,人丁一直不旺,到我爷爷这辈才打破了几代单传的格局,我爷爷弟兄两个。我爷爷是老大,成家立业后,勤劳本分,延续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磨豆腐和打凉粉。

磨豆腐与打凉粉都是非常辛苦的活计。奶奶是小脚,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做豆腐、打凉粉,她都和爷爷一起下手。冬天卖豆腐,天蒙蒙亮爷爷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而做豆腐,半夜就得起来开始干。数九寒冬,正是睡觉的时候,爷爷、奶奶却要离开温热的被窝,冒着严寒开始劳作。他们的手每到冬天就会皲裂,一道道血口子让人看了难受。

天热的时候,爷爷、奶奶开始卖凉粉。先把豌豆、绿豆加工成淀粉,这也是不轻松的体力活。这中间,爷爷要挑着担子,走七八里乃至十几里地去集上卖凉粉,天黑才回来。奶奶在家里要把凉粉做好,也非常劳累。天热,做得早了凉粉会坏掉,只能在夜里做。顶着酷暑,在狭小的房子里烧着火,把豌豆粉、绿豆粉熬成糊状,再盛到盆子里晾成坨子。凌晨,奶奶很早就起来,炸辣椒油,剥蒜、捣蒜泥,用凉开水拌好调料,把所有的用具擦拭干净,只等爷爷起来就能出门。

靠卖豆腐、凉粉,爷爷和奶奶置买了40亩地,改变了贫穷的状况,实现了家业兴旺。

守寡的奶奶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爷爷因长年累月劳累,不足50岁就撇下奶奶和他的四个孩子撒手离去。那时候,奶奶42岁,我大姑、二姑已经出嫁,小姑12岁,我父亲7岁。

奶奶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艰难度日。我父亲十来岁的时候,我奶奶在村里无法承受生活的困境,便去投奔在新乡法院工作的弟弟,在那里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我父亲在新乡上了几年小学,后来奶奶想着我的三个姑姑过年过节不能回娘家,便毅然决然地带着我父亲回到了家乡。

家里好多年不住人,院子里荒草疯长,一派荒凉;屋子里阴冷潮湿,到处都是老鼠打洞堆积的泥土。奶奶带着我父亲铲草,整理院落,清扫屋子,很快把家收拾得规规整整,开始了新生活。

奶奶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她对我父亲要求非常严格,无论多么艰难,多么劳累,她都不忘叮嘱我父亲,要走正道,手要干净,不要占小便宜。

在奶奶的调教下,我父亲从小就懂事能干,懂得感恩。他因为有文化,人正派,17岁就开始在生产队做保管员。这一点让奶奶非常欣慰。

操持完我父亲的婚事,奶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四个儿女全部成家,儿子争气,能够担负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了,这对守寡多年的奶奶来说,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奶奶的勤劳与坚韧,父亲的爱心和乐于助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在充满苦难、荆棘的人生中,能够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二十多岁只身闯深圳,创立了以服务农民工为主的公司,累计安排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累计捐款2000多万元;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登“中国好人榜”等,并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我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1966年,我出生了,这给奶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句乡间俚语,可以说明作为长子长孙的我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初为人母,我母亲照顾孩子没有经验,我一岁的时候,因为我母亲为我穿衣服的时候,袖口的线勒着了我的小拇指,一整天哭闹不停,我奶奶抱着我跑到医院,一看我的小拇指被勒得乌青,心疼得直流泪。这之后,我奶奶便把我带在身边,她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我母亲给我做的鞋子,奶奶都怕不合脚,不让我穿,我成年之前的鞋子,全是奶奶亲自做的。

我是在奶奶的怀抱中长大的,她对我的爱,可以说胜过她所有的孩子和孙子辈。我五六岁曾经得过脑膜炎,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病是致命的,不是夭折,就是保住命人却傻了。我们村与我同时患病的还有两个,他们都成了傻子,而我,因为奶奶操心,发现了我不易被人察觉的症状,马上送到医院,舍得花钱治疗,又精心照料,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三四岁,我就挎着奶奶专门为我“定制”的小篮子和小铲子,像模像样地跟着她到地里薅草。她教我念儿歌,还给我讲故事。我不听话的时候,奶奶会生气地训我:你这个“赖种”,不学好,奶奶就不疼你了。

我的小学是奶奶带着我在小姑家上的。我小姑家庭条件相对好些,奶奶和我住在小姑家,既可以替我小姑照顾孩子,还能让我吃得好一些,也能让我上更好的学校。

奶奶对我的疼爱和教导,让我从小就明白,一个人要勤劳,要孝敬老人。我稍大些,就知道冬天替奶奶暖脚。直到我十七八岁,回到家还会跟奶奶睡一张床。冬天,把奶奶那双被裹得变形的小脚抱在怀里,总会想起小时候躺在她怀抱里的温暖。

奶奶曾经告诉我,一年学会庄稼汉,十年学不会买卖人。我父亲,还延续着家族的手艺做买卖:卖豆腐、凉粉。我也曾做过好多种生意。

奶奶还对我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要学会算计,节省,不浪费。

父亲的善举开启了我的爱心

父亲除了继承奶奶的美德之外,还有一颗博爱之心。父亲自幼丧父,经历了更多的人间冷暖之情,遇到过冷眼相待,但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因此,他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去爱别人。

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侠义与豁达。记忆中,父亲曾无数次把路过的陌生人或乞丐领回家里吃饭,对他们以礼相待,热情有加。在那个生活困难的时代,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善举。父亲经常说,谁都会有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父亲在农村算是个有本事人,口才好,被誉为村里的“总理”和“外交部长”,加上他处事公道,不贪小便宜,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找他做“主事”;谁家有内部矛盾,或是两家闹了纠纷,也喜欢找他调解。他每次都能很妥当地把事给“摆平”,乡亲们就送给他一个绰号——“妥”。

父亲很年轻就做了村干部,直到他57岁患脑出血卸任。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他一贯乐于助人,爱管“闲事”,这使他在村民中颇具威信。

父亲幽默风趣,对人真诚热情,喜欢与人开玩笑,可以说很有人格魅力。但在我面前,却是真正的严父,他从不娇宠我,在奶奶的呵护下,我仍然免不了被父亲教训,甚至还动手打过我。父亲经常对我说,歪、正、斜三条路,你要走到正中间,不能歪,也不能斜。

父亲虽严厉,但并不过多干涉我。我从十二岁辍学开始卖冰棍,后来爆玉米花,开蒸馍铺,开饭店,再到后来去深圳创业,办工厂,开公司,都是我自己做主。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他给了我充分选择的空间。

我的母亲朴实、勤恳,她的叮嘱也特别实在:好好干,多打粮食,有饭吃。

奶奶与母亲的吃苦耐劳,父亲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都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烙印。这些并不高深的家训,使我的人生充满了正能量。

如今,我的奶奶、父亲已经离开我多年,但他们永远在我心里。

您是否了解祖辈父辈曾经的过往、贤德善俗?家国天下,家是基点,而厚重的中原文明,也是由这些闪烁于平凡的过往与家风,绵绵聚集而成……

东方今报《家事家风》栏目为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找寻长辈平凡一生中的精彩,加以记录,讲给我们的孩子,让家事家风代代传承。

欢迎供稿或提供素材,栏目邮箱:78742815@qq.com

联系电话:18638572720

微信号:gezhi101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