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青春诺言 国网柘城县供电公司孙天坤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来源: 今报网 2017年05月17日

▶有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有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凡务实的工作态度。在柘城的大地上,活跃着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冒严寒、战酷暑奔走在电力生产一线,他们就是以孙天坤命名的“孙天坤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就像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在能源保障、电力先行的对决中时时处处走在前列,用勤奋抒写奉献的颂歌,用忠诚守候不熄的灯火,用责任肩负起助推柘城跨越发展的历史重担。□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见习记者李文学通讯员耿超颖

立足岗位,创新求效

孙天坤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孙天坤同志名字命名,由12名柘城县供电公司职工组成,工作室以变电检修班成员为主,多个专业人员参与,汇集各方精英骨干、技术能手,他们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充分利用这一崭新平台,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在这里,他们以“传承创新”为理念,以“打造爱岗敬业优秀团队”为目标,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员工“师带徒”等方面起到了领军示范作用。

他们在工作中,善于思考,注重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在平时检修中,他们注意到隔离开关在进行大修、支柱绝缘子部件更换时,由于变电所设备间隔布局大多数属于紧凑型设计,安全距离有所限制,所以隔离开关的吊装工作不可能利用大型的起重工具进行吊装,作业人员在进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时体力付出非常多。工作室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多次修改图纸,焊接加工,设计出了专用的便携式隔离开关吊装支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检修效率。他们还成功研制了触指更换的专用工具,通过使用专用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成功地将安装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大幅提高了安装成功率,加强了现场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2013年以来共取得专利七项。获得省质协QC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电力公司QC成果三等奖2项。2015年获得河南省电力公司“班组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不怕艰苦,勇于担当

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除了完成全县17座变电站的日常维护、缺陷处理和每年变电设备预防性试验等日常工作以外,还积极实施了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的安装,进行一次设备的安装和二次设备的安装,2012年至2016年,先后完成了110千伏岗王变电站2期增容改造、35千伏陈集变电站2期扩建工程,新建35千伏岗王变电站调试试验及验收投运工作等17项工程,可以说在柘城大地上的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气安装工作,无不闪耀着他们的身影。2012年110千伏岗王变电站的临时二期增容任务,是自柘城公司成立以来接触的电压等级最高的一座变电站,无论从设备还是施工工艺的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不怕困难,处处请教,当时正值夏季,室外温度接近40℃,他们在变压器上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变压器的组装任务,从上面下来浑身没有干的地方。2016年底为了缓解大仵、起台等6个乡镇的用电需求,柘城公司决定对凌庄1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没有一天不在加班,困了累了就在工地上休息一会儿,饿了一盒方便面、几根火腿肠就是他们的午饭,衣服脏了破了也来不及洗,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腊月二十九下午安全投运,保证了该辖区近30万居民的用电,他们说:“为用户送去一个光明的春节,俺的心里很满足,再苦再累也值得!”

服务社会热心公益

在工作之余,他们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青年突击队员,他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五保户、困难户检修线路、用电设备,在抗旱现场,他们帮助用户抬水泵、拉水管、挖水沟,一身泥、一身汗,可抗旱劲头不减,仅一个月就累计为群众检修设备80多台,检修线路20.4千米;在重大节日或重要保电现场,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为群众发放安全用电宣传册、接受客户咨询、解决用户难题。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他们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志愿活动,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仅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还针对留守家族安全用电意识淡薄,上门为他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更换老化电线,保证他们的用电安全。他们曾先后27次深入到社区、学校、村庄,为群众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105户提供上门服务;为聋哑学生捐款捐物;用奉献彰显了电力人的本色。

他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走过的路,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平凡而淡泊,淳厚而朴实,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化作光和热,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发展着的电力事业”之中,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孙天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正以矫健的步伐,迎着初升的朝阳、奔着智能电网的目标阔步前进。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