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潜心科研 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担当

来源: 东方今报 2017年09月06日

2000年学校升本以后,洛阳师专(“洛阳师范学院”前身)原有的科研实力与成熟高校有着较大差距,2007年以前全校国家级科研课题仅十余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学校国家级课题的数量开始突破,每年获批数量都达到两位数,目前总数已经达到170项。

如此骄人科研成绩单的取得,正是学校十年来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坚持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和应用科研攻坚工程,不断加强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成果显现。□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李亚林通讯员焦作通严涛焦丽君/文图

【1】锐意改革,迎来科研发展新局面

“站在学校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为学校发展增添新动力、创造新优势、成就新辉煌。”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说,2007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恰恰是洛阳师范学院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为求科研长远发展,洛阳师范学院分别从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类评价,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加强对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宣传等方面持续推动科研体制改革。

同时,学校加快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研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科研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各学院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科研体制改革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全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切实提高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重大科研活动的能力。

“推动科研改革,不仅需要大胆、有力的创新举措,更需要及时总结提升,形成制度”,时明德介绍,本科评估十年来,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适应学校发展、服务全校教工、鼓励高水平科研项目、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管理环节的原则,共新增17个、修订4个科研管理文件。

在科研项目建设方面,创新推出《洛阳师范学院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校内培育带动校外开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促动效应;在科研量化考核方面,制定《洛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岗聘任条件及岗位职责》等文件,打破了“科研大锅饭”的学院考核方式,实现了一岗一责、一人一量,人人有责,人人有量,从根本上提高了以教师为主体、以学院为载体,努力从事科研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这些都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建设以及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

【2】“筑巢引凤”,为科研注入源源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看来,学校科研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

梁留科介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洛阳师范学院在“131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为科研发展蓄积能量。

其中,“十二五”时期,洛阳师范学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二级学院部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进行考核。

2014年以来,学校柔性引进杜晓帆、柴跃廷、许启泰、魏小安、王定功、吴季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聘请崔乐泉、孔明安、王军和郭国庆等为首批河洛学者,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徐勇、青年长江学者邓大才等知名教授。同时,学校又获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等人才项目200余人次。

梁留科坦言,堪称精良的师资队伍,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以及科研、学术影响显著提升。

【3】科学合理资金投入,助推科研提质提量

科研发展必然要以扎实的硬件平台为基础。2007年以来,洛阳师范学院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高标准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双创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平台。

梁留科介绍,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连年增加科研投入,2016年学校科研设备投入约4000万元,今年达到了6000余万元。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洛阳师范学院也摸索有自己的方法。本科评估后,学校分别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的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决算审签实施办法,从而使经费管理更为规范严格,也增加了使用主体的自主自责性质,灵活性得到加强。

人才、资金的不间断投入,酝酿出了学校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级优质科研平台不断涌现。

该校智慧旅游研究搭建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完整的科研平台体系,先后获批“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与“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枣科学应用研究成果不断,先后获批“红枣资源利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化学化工学院的功能导向多孔材料实验室,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电磁变换与探测实验室,电子商务学院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都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冷水鱼养殖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获批洛阳市冷水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冷水鱼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十年科研辉煌,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的十年,洛阳师范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引领战略,科研和学科建设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让这十年成为学校科研辉煌发展的十年。

时明德介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的十年,洛阳师范学院省级科研平台数量实现快速增长;本科评估前,学校国家级课题仅有12项,十年间学校科研方面立项数量、立项种类不断增多,如今国家级课题已达到170项,充分彰显了学校的综合科研实力。目前,洛阳师范学院共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等36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

此外,洛阳师范学院去年还入选“国际《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排行榜”,最高排名106位,化学学科ESI排名3次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该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洛阳伽蓝记》文献整理研究”项目,实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突破。

十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在智库建设上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学校以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分别形成了以校党委书记时明德、校长梁留科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公共文化和智慧旅游研究团队,通过撰写蓝皮书、提案及著作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为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自贸区建设和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时明德看来,学校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成就,反映了学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魄力和进取精神,以及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冲劲、韧劲和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保持这种机遇意识和进取精神,凝聚起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推进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