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力量”驱动地方发展 初心不忘履行社会使命

来源: 东方今报 2017年09月08日

▶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则是大学发展的原动力。

▶2007年以来,学校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紧紧围绕国家、河南省重大战略部署,以为党委和政府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助力区域发展为职责和使命,加快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智库,建立广泛而有效的校地合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郭帅通讯员焦作通严涛焦丽君/文图

【1】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从数据到体系,全方位支持政府决策

今年7月7日,由设在洛阳师范学院的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编纂的《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在郑州市图书馆发布,这是河南省首部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报告,蓝皮书和“政府+高校”的中心运作模式受到相关领导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

蓝皮书的出版是该校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积极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的成果之一。早在2012年,洛阳师范学院就依托历史、管理、旅游、艺术等相关学科,整合研究团队,组建了“洛阳师范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2016年1月,经河南省文化厅批准正式成立“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首个,也是唯一一家政府命名的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型和服务型实体。

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教授认为,高校智库一定要参与到所服务的领域中去,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成立之日起,中心就扎实基础、明确目标,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工作——

编制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考评体系及考评办法,将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政策施行。

实际给予河南省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以指导,并全程参与各项目的开题、立项、中期检查、考核验收。

派遣中心成员到省文化厅挂职锻炼、参与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验收工作。

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500万建立河南省大文化数据中心。

聘请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邓大才两位长江学者为中心特聘教授、执行主任。

建立了独立域名网站,进一步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中心的社会声誉。

2017年在全省首次招收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

在时明德的领导下,中心坚持“做政府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这一特色,同时着力打造理论研究、绩效评估、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四个高地。

中心要持续发展和富有特色,必须具有田野调查的能力和获得第一手数据,这是确立中心地位的根基。2016年2月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洛阳师范学院千余名师生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研,共调研了我省16个地市的60个县、300个乡镇、1500个乡村(社区),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在摸清了河南省公共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情况后,编纂了《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供给侧现状调查报告》,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在几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公共文化研究中心集中优秀师生力量,结合河南省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编纂了《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全面地反映了我省公共文化建设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受到了文化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从规划到实践

努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014年6月,洛阳师范学院成立了国土与旅游学院。2014年8月,学校牵头申报的“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河南省第三批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洛阳师范学院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6年开设了土地管理专业,同时将旅游发展列为重点学科,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进入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名录的旅游学科。

2016年,中心参与洛阳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暨“做大做强旅游主导产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政府白皮书的撰写工作,签约《洛阳市洛龙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20多个项目。同时,中心与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建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洛阳旅游指挥中心,制定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县域等4个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规范。

2017年,中心参与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和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全域旅游实施方案的调研工作,承担自驾游栾川高速全免费活动的效应评估工作,完成洛阳市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区县旅游人才培训工作。

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心立足洛阳,面向中原经济区,在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技术研发、产业孵化等领域充分发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作用,为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决策咨询以及旅游扶贫开发等献计献策,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3】从完善自身学科到精准帮扶贫困地区

全面参与社会经济发展

除了建立高校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作为地方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也肩负着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

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后,洛阳师范学院对优化专业和学科建设再思考,再提升。现在的洛阳师范学院,学科设置更加合理,资源优势更加明显,服务社会综合实力和成效更加突出——

设立电子商务、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设置文物鉴定与修复方向,弥补洛阳作为文物大市但修复人才不足的缺憾。

成立枣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引入赵旭升教授团队,建立全国第一家枣种质基因库,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洛阳、平顶山等地的扶贫攻坚工程以及科技援疆工作中,助推当地扶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

2016年,洛阳师范学院的40多名专家和外聘教授,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下设产业经济、跨境电商、文化旅游、法律四个研究中心,为河南自贸区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学校先后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师报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通过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与地方基础教育紧密合作,进一步发挥学校对河南省基础教育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学校与洛阳、三门峡、济源、汝州、新疆哈密等地方政府联合开展教师教育专项培训30余次;主动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美丽园丁教育基金”、贫困县学科教师培训、市特岗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送教下乡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共派出13批900多名师范专业大学生到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等3个县市45所基础教育学校进行顶岗支教。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还围绕“科技支撑,教育治本,绿色发展”的理念,形成科技、教育、旅游、艺术、驻村“五位一体”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在洛宁、栾川等地,围绕教育、科技、旅游、艺术扶贫等几个方面,切实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