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建设队伍 引进项目 从扶贫到扶智都是我们的工作

来源: 东方今报 2017年09月15日

20年前,伊川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村、一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的羁绊,被定为省级贫困县。在前几年脱贫的基础上,2017年,全县的主要任务仍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将全县的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而在扶贫这场战役中,冲在最前方的“战士”莫过于每个村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们。伊川县现在共有56个贫困村,599名驻村书记、队长和队员,记者走访了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和彭婆镇西牛庄村的两位驻村第一书记,每天走访贫困户、引进项目增加村民收入、完善基层党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这近600位“战士”的缩影。□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李书宝通讯员葛高远董俊峰刘梦雅/文图

●民情记录本、会议记录本、学习心得本……张友安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副队长,现任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次见面,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友安的柜子,一整排各种各样的本子,每个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不同的内容,贫困户的收支明细、家里存粮多少、家里有没有学生、每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自己有什么心得或解决方法……

建立健全制度,打造“带不走的铁队伍”

2016年3月张友安从郑州总队调至洛阳二队任副队长,上任当天,他只在单位报了到就来到上元村,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在村子里,这一待就是一年多。

“你带点钱来,给路修修啥的就行了!”

“你是城市来的,农村情况了解不?”

刚到村里,张友安首先做的是健全基层组织和落实基础制度,然而这两项工作却招来了无数质疑声。

“当时村里一穷二白,集体账上一分钱都没有,村干部工资也一直拖欠着,大家工作得过且过,更别提民主和按规矩办事了。”张友安告诉记者,老百姓都不相信村干部,村里的很多事情也是某些村干部一人说了算。

要想树立威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看到经济效益。于是张友安通过关系与山东东阿阿胶厂签订合同,在上元村建起了一座养驴场,让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每年每头驴有近3000元的利润,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

另外,张友安还引进藤编工艺,让很多妇女在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能赚钱。通过劳动,妇女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村民翟会娟就是其中一个。“原来见了张书记就哭,现在可不了,笑都来不及呢。”翟会娟说,张友安刚来的时候,每次来了解情况,说不了两句她就想起来家里的烦心事,总是边说边抹眼泪。但张书记有耐心,也有知识,每次都开导她,而且自己现在也在藤编厂上班,有事儿做精神就好多了,晚上也睡得着觉,连头上的白头发都少了不少。

现在张友安走在村子里,连四五岁的孩子都会和他打招呼。“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村务政务公开、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基层制度逐渐完善、村干部的工作也踏实,百姓都看到村里的变化,我们的威信也逐渐树立了起来。”张友安说,现在他说的话大家都愿意相信,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而他更是希望能打造一支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带不走的铁队伍”,以后能一直带领村民致富。

●一觉醒来,王宪刚推开屋门,发现门把手上挂着刚采摘的新鲜蔬菜,这样的情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15年8月来到伊川县彭婆镇西牛庄村当第一书记,总是有村民趁他不在,给他送来蔬菜、花生、烙饼等东西,每次还都不留名……

做符合村情的项目,打造转移就业平台

来自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宪刚,从来到西牛庄村的第一天就深刻了解了自己的任务——精准扶贫,做企业出身的他深知要脱贫首先要做的就是增收,而增收必须依靠项目,但好项目一定要符合村情,不能贪大。

“我和村干部们到菏泽、平顶山、焦作等地都考察过,最初定的项目是油用牡丹种植,申请都已经批了,但因为工艺复杂,老百姓不接受,最终还是决定换项目。”王宪刚说,只有老百姓认可的项目,大家才能积极地跟着干,于是经过再次考察和民意测评,最终选择了肉兔养殖和箱包来料加工两个项目。

“肉兔养殖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肉兔价格相对稳定,是个短平快的项目,3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出栏一批,村民就有收益。”王宪刚说,肉兔养殖项目刚上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村民心有顾虑,于是他就组织了3个村干部带头做,去年4月养殖棚开建,8月份就见了收益,现在已经带动了30户贫困户增收。

短平快的肉兔养殖项目获得成功后,王宪刚还想给村里上一个能长久发展的项目,于是选择了箱包来料加工。“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100台最新的加工机器,经过安装调试后9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可带动近300人就业。”王宪刚告诉记者,经过两个月的培训,一名熟练的技工一个月大约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并且一旦项目成熟,将成为一个大型的转移就业平台,不仅解决了西牛庄村的就业,还可辐射整个彭婆镇18个村庄的村民。

除了上项目帮助贫困户增收,王宪刚还为村里做了不少实事。总长17000米的安全饮水工程管道已经铺设完毕,1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也已完工,从地下320米深水井打出的安全饮水将覆盖全村所有286户人家,现在水管、水表都已经安装到户,马上村民就可以吃上放心的安全水了。

“每次饭点时都会有村民叫我去家里吃饭,还有那些送来的东西,都是对我的心意,我也很感动。”王宪刚说,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西牛庄村的一名村民。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